找到相关内容238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身为佛子,当作佛事——参加全国佛道教青年骨干培训感言

    道,也是中和之道。所谓“喜怒哀乐之未发,谓之中;发而皆中节,谓之和;中也者,天下之大本也,和也者,天下之达道也”。和谐社会,是理想的社会清明境界,所谓“致中和,天地位焉,万物育焉”。朱熹认为,中与和,...

    道坚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45871178.html
  • 区洁名:翻开世界佛教史的新篇章

    生命的统一体。这个“和”即是平衡,即是统一,即是万物之生命。孟子强调的是“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”,儒家认为人和比天时地利更为珍贵。《中庸》说“中也者,天下之大本也。和也者,天下之达道也。致中和,...

    区洁名 (香港佛教联合会秘书长)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论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71973252.html
  • 惟觉长老:和谐世界 众缘和合

    之中。发而皆中节,谓之和。中也者,天下之大本也。和也者,天下之达道也。致中和,天地位焉,万物育焉。”只要能达到中和,天地万物便可以各居其位各安其性,各得其所不相为碍;又《论语‧学而》篇有子曰...

    台湾中台禅寺 惟觉长老

    |惟觉长老:和谐世界|众缘和合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60473911.html
  • 湮没在岁月中的镇宁寺

    指引,我们无法想象烟狼寨这个宁静整洁的小村,曾经佛事叠积,香客川流,因为这里曾有名噪一时的东北古刹镇宁寺。烟狼寨地处如今的千山区达道湾镇,同许许多多处于深山之中的佛教寺院不一样的是,镇宁寺建在一片平原...

    刘丹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13473587003.html
  • 和谐世界 从心开始——在首届世界佛教论坛主题研讨会上的讲话

    荀子提出“万物各得其和以生”;《中庸》提出“和也者,天下之达道也”。“和”是一种东方文明的智慧,是世界思想园圃中的一朵奇葩,是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的一个贡献。   佛教自印度传人中国后,经过两千年的融合...

    叶小文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8324988976.html
  • 世界禅茶论坛:贤志法师观点

    世界禅茶论坛】:圣轮法师法师观点 【世界禅茶论坛】:舒曼观点 《景德传灯录》载:僧问雪峰义存:“古人道,路达达道人,不将语默对,末审将什麽对?”义存答:“吃茶去。”又载:僧问保福从展禅师...

    佚名

    |$False$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16545893943.html
  • 和谐是道

    文化传统说的。儒释道三家都说和谐是道。 儒家说,〝喜怒哀乐之未发,谓之中。发而皆中节,谓之和。中也者,天下之大本也。和也者,天下之达道也。你看,不偏不倚,宁静平和,这是天下的大本,和谐,祥和,这是天下之达道。道家说:〝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〞一是同一性,二是相异性,三是前二者的和合,亦即同一性与相异性的和合、和谐。和谐才生天地万物。佛家的慈悲观,如前所述,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,众生平等,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33778341.html
  • 无门关

    宿施舍。其或未然,切莫乱走!蓦然地,地、水、火、风一散,如落汤螃蟹,七手八脚,那时莫言不道。  颂曰:  云月是同,溪山各异。  万福万福,是一是二?  三十六、路逢达道  五祖曰:“路逢达道人,不将语默对。且道:将甚么对?”  无门曰:若向者里对得亲切,不妨庆快。春或未然,也须一切着眼!  颂曰:  路逢达道人,不将语默对。  拦腮劈面拳,直下会便会!  三十七、牛过窗棂  五祖曰:“譬如水牯牛...

    [宋] 慧 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60458247.html
  • 合儒释而会通之:周汝登与佛教

    为入乎,以行恕于人伦事物之间、与愚夫愚  妇同体为功夫,以不起意、空空为极致。离达道,无所谓大本:  离和,无所谓中,故先生于禅学,亦所不讳。求见本体,即是佛  氏之本来面目也。其所谓恕,亦非孔门之恕,乃佛氏之事事无碍  也。佛氏之作用是性,则离达道无大本之谓矣。然先生即摧刚为  柔,融严毅方正之气,而与世推移,其一规一矩,必合当然之天  则,而介然有所不可者,仍是儒家本色,不从佛氏来也。  有人...

    赵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75364844.html
  • 《马祖语录》释义

    亦非不修。如果执著于修或不修,都是两边,而非中道。   云:“作何见解,即得达道?”云:“自性本来具足,但于善恶事上不滞,唤作修道人。取善舍恶,观空人定,即属造作。更若向外驰求,转疏转远。但尽三界心...上不滞”,就是达道,这样的人就是达道人、修道人。一切的有为、造作都是“起时唯法起,灭时唯法灭”,都是妄想。   四是内求。即心就是当下的心,是向当下的自心求,而不是相反。否则,“向外驰求,转疏转远”...

    刘泽亮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15582486235.html